對廣播,我懷有一種特別的感情。
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,那時我們國家還比較落后,物資缺乏,人們娛樂的方式簡直說沒有,那時廣播是人們比較喜歡的。當時,家家戶戶都裝有廣播,記得上小學時每天五點半,廣播準時播放《東方紅》,我們這一代是聽著《東方紅》這首歌長大的。每天廣播一唱起《東方紅》,媽媽一準起床給我們準備早飯。那時候的廣播一天播放三次,一次早上五點半,第二次中午十一點,最后一次是晚上五點到八點,有什么新聞,什么地方放電影,哪里開什么會,都是從廣播里通知大家的。當時的人們都知道廣播是知道外界的重要途徑。記得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時,我們大家都聚在小學的大禮堂里,聽著廣播開的追悼會,那時的情景,至今仍歷歷在目。
廣播在那個年代,可是我們的精神食糧,有什么都是通過廣播才知道的,不像現(xiàn)在,國外發(fā)生什么,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,因為現(xiàn)在是信息網絡時代,手機、電視、電腦無所不能,那時候人們看時間都是根據天上的太陽,其次是廣播,因為廣播播的時間最準。早上五點半催人們起床,中午十一點是叫人們吃中飯,晚上五點半,干了一天農活的人們回家燒晚飯。廣播不僅是人們的時鐘,也是從它那里知道天氣的好壞,莊稼除蟲、播種,所以廣播是農戶的晴雨表,農戶的好朋友,對它我們都懷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里面。到了后來,廣播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。再后來,收音機開始普及,我記得我最早聽的收音機,是父親買給我的上海產的“紅燈”牌。那時候我對它視若珍寶,從它那里我聽完了評書《岳飛傳》,從它那里我學到了許多的歌曲......那些往事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是那么清晰,仿佛就在昨天。
隨著時間流逝,電視、電腦的普及,好長時間都沒有聽到廣播的聲音,但自從進入華城茂麓,廣播的聲音又在耳畔回響。早上的《華城之聲》,下午的《音樂下午茶》,都能準時在車間回蕩。再次聽到廣播的聲音,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