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華城制衣工作,我的感覺就像是曬在陽光下,倍覺溫暖。在這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里,同事之間的關系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樣,大家生活工作在一起,陽光燦爛,非常幸福。在這樣的氛圍當中,我最最喜歡的、倍感親切的,就是整天都陪伴著我的拷邊機,它是我的好伙伴、好幫手。
我們之間從相識到熟知,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,在這段時間當中,在與對方碰撞當中,卻能在瞬間制造瘋狂和浪漫。我也漸漸地摸透了它的脾氣,有著那么一種韻味和感覺,給人一種快樂和幸福。
搞服裝這一行,拷邊這道活是個重頭戲,不管是衣服還是褲子,都少不了這工序,就拿做褲子來打個比方,小到袋貼、門襟、里襟、袋布,大的就是前片、后片,活是很多的,有的時候來不及做,缺少手來做,因為是流水作業(yè),前面催,后面要,忙得你像陀螺一樣打轉轉。有時候忙著、忙著,機器就不轉了,鬧脾氣了,小毛小病的,我還能“哄”一下,比如斷線,把線放松了就拋,緊了就斷,還老是外面那一根,就看一下線路是不是沒穿對,或者零件錯位,然后試試把機器清理一下,把卡線的地方擦干凈。再比如上彎針與直針運轉不一致,線有時候會集在一起在壓腳里面,不能送出去。線出不去,機針線還喜歡和上彎針線交織在一起。把送線牙調了還是不行,針桿上面的過線勾(不是針桿的小夾線器)上下移動一下試試看,彎針線調緊一點試試,不行的話,把機針線也調松一點,多調試調試,調到正確位置就OK了。再比如碰到拷邊機跳針,這些都是在工作當中碰到的常見的問題,有下列的幾種情況,彎針與機針左右的位置不對,彎針與機針的前后位置不對,壓腳壓力輕,針彎啦,針的粗細不對,切刀不快 ,機針碰壓腳 或針板,彎針尖毛啦,上下彎針交叉位置不對等等情況,都會引起跳針。把下彎針往左調勾線慢點,有時把針桿往下放點,就能把問題解決掉,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操作當中摸索出來的經驗,
有時候機器出了問題,你心里急,拷邊機不急,它才不管你忙不忙的,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耐心地去查看,看看究竟哪個地方出了問題,出了什么問題,自己能不能解決。要是實在不行,自己盡力了,不能解決,就去請機修工來修,機修工像個醫(yī)生,在我敘述的時候,他不露聲色地觀察目標,有一種讓人不容易發(fā)現的淡定。很從容,出手老練,三弄兩弄,機器就聽話了,聲音重新“喳喳喳”地響起來。所以在機修工修理的時候,我在旁邊看,問,觀察得很細,對于什么毛病,心里有個數,要多看、多聽、多干、多學,這是我工作當中 的“潛規(guī)則”,出來混飯吃就必須學會這幾招,多觀察會使你少犯錯誤,少出紕漏。
平時對拷邊機這個朋友多關心一點,愛護一點,它也會待你好一點,比如下班時多擦擦機器,吹吹灰,勤打掃,卸針板,打開面板,后背,對于四線機、五線機這幾個朋友,線數越多,穿線的孔也多,應重在洞察對方微妙的情緒變化。說實話,對于這個朋友重在一個“情”字上,追求的是質量,只有它的質量有保證了,才會有數量出來,產量才能上去。有了感情,才能真正地感到它身上發(fā)光的引力,會在一種難言的狀態(tài)中讓自己的心隨它而顫動。 多一個朋友多一份好心情,這就是我和我朋友之間的浪漫和激情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