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得好“勤奮難學,懶好慣”,這是我們每一位華城人在生活和工作當中親身體會出來的。勤奮能使人對人生充滿希望和信心,對本職工作充滿激情和動力。勤奮的人講究“成”與“功”,“勤”與“奮”是“成”養(yǎng)成了“功”。同時,“功”也造就了“成”,正所謂,功到自然成。而懶惰的人,對生活得過且過,對工作也馬馬虎虎,喜歡“玩”與“樂”,享受在玩樂之中。
有人說:“天才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。”唐代詩人李白,小時候十分貪玩,不喜歡讀書。有一天,他出門玩樂時看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鐵棒不停地在石頭上磨。李白便好奇地問老婆婆在做什么?老婆婆說:“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一根繡花針。”李白吃驚地問:“那要磨到什么時候。俊崩掀牌拍托牡卣f:“只要功夫深,鐵棒磨成繡花針!睆哪且院螅畎自僖膊荒敲簇澩媪,發(fā)奮讀書,一心撲在學業(yè)上,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。
而懶惰的人只安于享樂,不求上進,曾記得以前我們學過的一篇寓言故事《寒號鳥》,以前在森林里住著一只寒號鳥,它有美麗的羽毛和動聽的歌喉,而且也很驕傲,一天到晚與玩伴比賽嗓音,與鳳凰比美,四處玩樂。一天在玩耍時,對面鄰居喜鵲好心地對寒號鳥說:“冬天快要到了,你怎么還不筑巢?”寒號鳥不屑地說:“天氣這么好,正是游玩的好時光,再說離冬天還遠著呢!闭f完又去與玩伴比美去了。過了不久,冬天到了,而且還下了一場大雪,鳥兒們都躲在溫暖的巢里過冬,只有寒號鳥躲在巖縫里不停地顫抖:“哆嗦嗦,哆嗦嗦,寒風凍死我,明天就壘窩!钡搅说诙,太陽出來了,寒號鳥又忘記了夜里所說的話,又四處游玩去了,到了晚上,可憐的寒號鳥在巖縫里凍死了。
勤奮是付出,勤奮是奉獻,中華民族歷來都是勤勞的民族,在歷史的長河中曾出現(xiàn)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。而在我們?nèi)A城的一線崗位上,也曾聽到或看到過許多為工作廢寢忘食,舍小家顧大家,任勞任怨、勤奮不已的人和事。當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看到為保質(zhì)保量按時完成出貨任務而忙碌的工友,在文藝演出現(xiàn)場、服裝技能比賽、書畫比賽等各項技能比賽及工作崗位上取得良好業(yè)績的佼佼者,我們既羨慕又感動,然而在感嘆這些時是否會想到他們?nèi)〉眠@些業(yè)績的背后有十倍辛勤的努力和汗水。
勤能補拙是良訓,一份耕耘一份收獲。讓我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,勇于創(chuàng)新,樂于奉獻,充分發(fā)揚“團結(jié)、勤奮、奉獻”的企業(yè)精神,遠離懶惰,拒絕懶惰。